现任映艺术中心/映画廊艺术总监、策展人。历任《大众摄影》编辑、《北京青年报》图片编辑、《摄影之友》主编、法国《PHOTO》中文版主编、《像素》杂志主编。2007年创办“映艺术中心/映画廊”。
影像魔都,照片跳动 策展人 / 那日松 上海被称为“魔都”,我理解为这是一个充满魔幻,又充满梦想的城市。这种感觉就如同今天的网络世界,也是既魔幻,又生机勃勃,拥有着无限的可能,比如这20位生活在抖音网络空间,拥有3300多万粉丝的年轻摄影师们…… 继平遥摄影节《影像跳动的时代——平遥抖音特展》之后,抖音摄影又来到魔都上海,在去年的平遥摄影节,我效仿2002年的平遥,策划了一次“对话”。2002年的平遥是“新摄影”与“传统摄影”的相遇与碰撞。2024年的平遥则是“自媒体摄影”与“主流摄影”跨越行业与时空的对接。那么,今年的“影像上海”又会是怎样一种状况?这些在网络上拥有巨大流量的年轻摄影师们,他们的照片能否进入影像收藏市场?这是梦想与现实的对话,这是一个未解之谜,等待着魔都的奇迹。 参加本次《影像上海——抖音摄影收藏特展》的20位“抖音摄影师”,他们当中有的粉丝高达1700多万,20位摄影师的粉丝总和也达到了3300多万。但我想说,这不是一个网红摄影展,这些抖音摄影师从线上走到线下,他们的摄影仍然基于“摄影”,虽然他们的影像传播方式改变了,但他们观看世界观看生活的眼睛并没有改变。 其实摄
结束“五一摄影劳动节”,开始“影像上海”时间…… 5月8日至11日,上海展览中心。
今天的映画廊“一天摄影训练营”,由摄影自媒体“大卫来了”创始人罗大卫主讲《自媒体短片的拍摄与剪辑要点》。 课程中,学员要自己独立完成一部短片拍摄。来自深圳的摄影师饶永霞即兴拍摄了一段映画廊摄影小集的镜头……#围观
映画廊18岁了……
那日松是一位活跃在摄影领域的策展人,在推动摄影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方面贡献颇多。
那日松有着独特的策展理念。继平遥摄影节《影像跳动的时代——平遥抖音特展》后,又策划了《影像上海——抖音摄影收藏特展》。他将不同时代、不同类型的摄影进行对接和碰撞,如2002年平遥的“新摄影”与“传统摄影”相遇,2024年平遥的“自媒体摄影”与“主流摄影”跨越行业与时空对接。这种对摄影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策划,展现了他对摄影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😎。
那日松认为摄影早已离不开网络,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,尤其是自媒体兴起,摄影的传播和观看方式有了巨大改变。他强调参加《影像上海——抖音摄影收藏特展》的抖音摄影师,虽影像传播方式改变,但观看世界和生活的眼睛未变,认为这不是简单的网红摄影展,而是摄影在新环境下的呈现。他还指出传统摄影与网络摄影已难分彼此,摄影生态更加社会化,展现了他对网络摄影客观、积极的态度。
他参与的“五一摄影劳动节”活动结束后,开启了“影像上海”时间,活动于5月8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。此外,在映画廊“一天摄影训练营”中,他见证了由摄影自媒体“大卫来了”创始人罗大卫主讲的《自媒体短片的拍摄与剪辑要点》课程,学员需独立完成短片拍摄,现场气氛活跃。同时,映画廊迎来18岁生日,也反映出那日松与映画廊在摄影文化推广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那日松在摄影策展和摄影文化推广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力,他的理念和活动推动着摄影行业在新时代不断发展。